喝生化汤,先要了解子宫内膜复旧再生的原理,要不要喝生化汤就看你自己的理解。在台湾,一般医院都不会禁止喝生化汤,(其实产后住院期间也不必要,因为这2~3天内子宫收缩才是重要),只是反对喝一整个月的生化汤,(因为2个星期后,生化汤反而对已经重建新生之子宫内膜不利,反而容易出血。)若你不想喝,那就不要喝,西医也没什么取代药物,好好休养即可。


一、什么是生化汤

生化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理血剂,具有养血祛瘀,温经止痛之功效。主治血虚寒凝,瘀血阻滞证。产后恶露不行,小腹冷痛。临床常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、产后宫缩疼痛、胎盘残留等属产后血虚寒凝,瘀血内阻者。

处方来源:清·《傅青主女科》。系从《济生方》佛手散加味衍化而成。《卫生部药品标准》。

〖组成〗 全当归 八钱[24g]; 川芎 三钱[9g]; 桃仁 去皮尖,十四枚[6g] ;干姜 炮黑,五分[2g]; 甘草 炙,五分[2g]。

〖用法〗 黄酒、童便各半煎服。

〖方歌〗 生化汤是产后方,归芎桃草酒炮姜,消瘀活血功偏擅,止痛温经效亦彰。

〖主治〗 产后瘀血腹痛。恶露不行,小腹冷痛。

〖功用〗 化瘀生新,温经止痛。

〖运用〗

1.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剂。以产后恶露不行,小腹冷痛为证治要点。

2.若腹痛不甚者,可减去桃仁;若瘀块留滞,腹痛甚者,可加蒲黄,五灵脂、延胡索以祛瘀止痛;若小腹冷痛甚者,可加肉桂以温经散寒。

〖注意事项〗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,则非本方所宜。

【加减】产后七日内,或因寒凉食物,结块痛甚者,加入肉桂2.4克。产后停血不下,半月外尚痛,或外加肿毒,或身热,食少倦甚,加三棱、蓬术、肉桂等,攻补兼治,其块自消。

【方论】方中重用当归,补血活血,祛瘀生新为君;川芎行血中之气,桃仁活血祛瘀为臣;黑姜入血散寒,温里定痛为佐;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。

二、生化汤的作用

生化汤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、抗血栓、抗贫血、抗炎及镇痛作用。生化汤可以治疗产后血虚受寒,淤阻胞宫所致腹痛、产后恶露不能流出、小腹冷痛等。此外,调整一下生化汤的成分熬制成药,还可以对以下产后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:

1、小产后胎盘残留

用生化汤去甘草,加益母草、熟地、丹皮、红花、艾叶,可治疗小产后胎盘残留,即排下残留胎盘,出血及腹痛消除。

2、人工流产后出血不止

对人流后阴道流血不止患者,经用各种止血药与子宫收缩药无效,后改用生化汤去炙草加丹参、益母草、牛膝,水煎服,每日1剂,服药1至3剂,阴道流血即停止。

三、生化汤配方

生化汤主要由当归、川芎、桃心、烤老姜、炙甘草组成。其中当归可以养血补血,川芎可以行血、活血,而桃心则可以破血化淤,烤老姜可帮助发汗、驱寒气、健胃,炙甘草可补脾和胃,整个方子的目的就在养血、活血、补血、祛恶露。

四、生化汤的做法

1、取药方重量十倍的米酒浸泡1小时,再以大火煮沸後,改用小火加盖煮30分钟,过滤取汁。

2、第一次熬煮后的药材用5倍量米酒煮,小火煮沸後,过滤取汁。

3、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熬煮的药汁混合,小火不加盖煮到药汁浓缩到300ml,装於保温瓶中备用。

产妇在顺产后的第一口汤喝20~30ml,要慢慢的喝,连续服用7天。剖腹产产妇则需要等到排气后才能饮用,连续服用12天。全部药汁需在入睡前3小时喝完。




五、生化汤什么时候喝

产妇分娩后,子宫肌肉开始收缩,这样会使得血管受到压迫,分娩时造成的出血会慢慢停止。但如果子宫收缩的情况不好,血管持续开放容易造成出血不止会血块淤积。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,因分娩受损的子宫内膜层需要重建再生。产后子宫恢复的过程在产后2~3天时就开始了,除了当初胎盘着床的部分以外,其余的子宫内膜的新生多在产后7~10天内完成。

而胎盘着床部分的子宫内膜再生,则需要等到血栓块剥落,新的子宫内膜才能长得完整。一般血栓快剥落的过程约需2个星期左右,有时甚至要6周。而生化汤就在这段时间内起到

最佳功效。所以,根据子宫恢复进度来看,生化汤的饮用时机大约在产后2~3天开始,大约持续7~10天。

六、喝生化汤注意事项

1、喝生化汤不要超过产后2个星期。分娩两周后,子宫内膜已开始新的新生期,这时候饮用有排淤血功效的生化汤,反而会对子宫内膜的新生造成不良影响,容易造成新生的子宫内膜不稳定,甚至导致出血不止。

2、空腹喝生化汤效果更好。生化汤一般为1天l帖,分成早晚两次服用。

3、遵照医嘱服用。生化汤有很好的排淤血功效,但产妇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生化汤。如果医生检查身体后认为没有服用生化汤的必要,一定不要私自乱用,以免对身体恢复造成不良影响。

 







友情链接/LINK

本协会办公地址:金华市八一南街515 -1号都市e站B幢505室
服务热线和行业监督电话:0579-82379020
版权所有:金华市家政服务业协会   
备案号:浙ICP备18049423号-1
网页设计:激石信息技术 网站地图 

微信二维码

协会公众号